一开始不断地开新病区,每个病区50张床位,但总是很快就收满了。现在我们病房原有患者出院了三分之二,近两日再收的都是从方舱转过来的轻中症了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国家队队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暴婧在正月初二就随队出发前往武汉抗疫一线,并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及临时党支部书记。目前,她已经在武汉华中科大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了超过40天。
在北大人民医院独立接管的重症病区中,收治了大量合并呼吸衰竭、休克、肾功能衰竭等不同程度危及生命的危重症肺炎患者。与平时工作不同,进隔离病房工作时需要穿戴防护服、口罩面罩、护目镜等装备,这给医护人员体力、生理、意志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每个班6到8小时,中间组内换人,所以需要穿三四个小时左右的隔离服。刚开始,有的队员会出现恶心、呕吐、虚脱、头痛等情况,两三个班下来情况才会改善。再随着时间延长,会间歇有不同程度的疲惫感。曾经在拉萨医疗援藏过一年的暴婧笑称,穿隔离服工作的种种反应有点类似急性高原反应。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科的医生,暴婧在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在病区内对患者分层规范管理,对呼吸机支持的危重患者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并相应调整治疗,关注接诊患者的合并症和并发症进行综合诊治。诊断或评估需要采集鼻咽拭子的,她总会率先操作并向同事示范讲解。
面对尚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防护,支持治疗,患者自身免疫是仅有的法宝,而积极心理状态对患者对医护都很重要。隔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为了方便工作交流,会在防护服写下自己的名字。暴婧第一次进去时,对同事说:不用写我名字了,就写不怕吧!
暴婧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由于疫情暴发突然,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还有不少家庭出现了聚集型的病例,写上不怕二字,就是希望因为我们的到来,令患者减少一丝担心,增加一点信心,我们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医护每位队员在查房的时候,都会去了解患者的病情、担忧和需求,如果能帮上忙我们也会尽量帮助,也会尽量将夫妻、母女安排在一个病房中。
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在支援武汉的日子里,暴婧组织为过生日的队员带去生日祝福。通过后方宣传处联系队员家人、所在科室、党支部,并录制祝福视频,邀请所有队员观看。当远在千里之外的同事、父母和孩子出现在屏幕上时,一声声加油、一句句温暖的祝福让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是后续许多日子队员的动力源泉。
离家40多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暴婧将自己的排班表发给家人,下班后会跟家里人视频连线聊天。暴婧说,6岁的女儿每天在电话中都要问好多遍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我之前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录过一个音频,我妈妈说孩子现在每天晚上睡前会反复听这段音频。这让我很意外,或许了解我每天在做什么更能让小小的她安心吧。暴婧说。
目前病房里的重症病人越来越少了,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了一些,比起最初不断开新病区但床位总是很快就收满的情况,现在病区最初的重症患者只剩下三分之一了,这让大家很振奋鼓舞。提到疫情好转,暴婧的情绪明显高兴起来,她表示:这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让我特别感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生,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文/记者 武文娟
上一篇:允许快递、外卖进社区无接触配送
下一篇:称“中国病毒”是绝对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