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综合执法调查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法文化 > 南湾稻花香

南湾稻花香

发布时间:2024-11-13 04:20:54作者:佚名来源:福建长安网

  □缪华

  绕上弯弯曲曲的山道,山顶便是南湾。

  一路皆是景。在明艳的秋阳照耀下,时不时摇来一片金黄,给人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车越绕,就越看得清金黄的模样。他人告之,那就是南湾的千亩梯田。车在村口的廊桥边停下,一众人迎了过来,最显眼的当属穿红衣的姑娘。但吸引我的并不是她的红衣,而是她扎着乌黑的辫子。况且红衣姑娘长得十分标致,不禁让人多看两眼。

  南湾,它和抗战时期因大生产运动闻名的南泥湾一字之差。相比之下,南湾还只是简约地表述村庄的方位与地貌,而中间多个“泥”字,则有接地气见精神的内蕴。没料到的是,红衣姑娘补上了“泥”字,而且补得极其漂亮。

  秋天的色彩泾渭分明,半是青绿,半是金黄。青绿的是绿树掩映的民居,金黄的是稻香四溢的稻田。红衣姑娘招呼大家去往稻田,满眼金黄的色彩是农家的至爱、是生活的至尊。一株株稻子垂着沉甸甸的稻穗,红衣姑娘说,前些日子秋雨绵绵,你们一来天晴了,打算一两天组织农人收割。望着层层叠叠、高高低低的稻浪,心中泛起秋收的喜悦。环顾间,我在稻田间看到插着许多木牌,上书“认领牌”及“我在屏南有亩田”认领人员编号、亩数、时间和地点等。这是一种由此推广的新型助农模式,它让大批荒芜的田地重新种上庄稼。他人给我看手机上的消息:2022年5月18日上午,在村民喊秧声中,由屏南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粮食安全,我来种田——‘我在屏南有亩田’第一届插秧节”正式启幕。由此我知道了那场活动的主会场设在南湾,而设于此的主要原因之一,红衣姑娘是这个项目的践行者和合作人。

  在稻田里的交谈中,红衣姑娘道出她那“新农人”的故事。这位“90”后的姑娘,姓邱名桂敏,大学毕业后在繁华的城市打拼且小有成就。但天性中抹不去的乡村情结,让她魂牵梦萦着乡村。四年前,邱桂敏从厦门回到屏南,催促她回来的原因是有一个田园梦。那时,有人向她推荐了南湾,说这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经规划了一个千亩梯田项目,进展才一半因农人弃农进城打工,项目半途而废。邱姑娘立马有了兴趣,翻山越岭来到位于屏城乡西南方的南湾。这里和她老家玉洋一样,山水青绿、村落古朴,农家亲和,习俗淳朴。田间走走,她看到几近抛荒的千亩梯田;村里瞧瞧,她遇到的不是老人便是儿童。在村庄和梯田之间徘徊,邱桂敏看到一个废弃的酒坛,联想到父亲有着一手酿造黄酒和制作麦芽糖的好手艺,制作的产品供不应求。而酒和糖的原料是糯米,海拔1000米的南湾正是种植糯米的理想地。同时,她还想到拓展糯米产品、开发米糊系列等。邱桂敏做出了一个在后悔与不后悔之间纠结的决定,在南湾开荒复耕。为此她给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白晓洋。

  雨蓑烟笠事春耕。邱桂敏通过自己的一糯千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南湾村流转了200多亩的荒地,沉下心来当一个新农人。她虚心向专家请教种粮技术,耐心动员村民返乡种田。她如数家珍地讲述农田的一年四季,劈草、整畦、引水、做田埂、选种、育秧、插秧、收割、晒谷、碾米的故事……

  望着刚插下去的嫩绿秧苗,邱桂敏眼前呈现出一幅乡村的美妙画卷:耕读传家,提振乡村的兴旺;修身养性,繁衍生命的延绵。春去秋来,邱姑娘迎来了属于她的第一场秋收。问及收成,她答种了个“寂寞”。成本高于平均水平,亩产却低于事先计划。稻谷出自南湾却在市场找不着北,只得在亲戚朋友间“刷脸”卖货。人算不如天算,邱姑娘沮丧着,望着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梯田,她仿佛又看到了希望。她知道,如果连她也知难而退,这田恐怕就真的没人种了。

  天无绝人之路,邱桂敏迎来改变命运的突破口。为保证粮食安全,屏南县委县政府开启了“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的活动,以全县的复垦地为主要认领对象,一亩地认领费2500元,产出的稻米归认领者所有。2022年开春,市民、企业、社会团体、公益机构以及党员干部纷纷认领,南湾的稻田一下子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也就是说,还没开始插秧,邱姑娘复垦的300多亩稻田已经插满认领的牌子。接着,省水稻专家来了,不仅从技术上给予支持,手把手指导她管理农田,而且还为她提供富含花青素的红米、黑米等优质高产品种以及各种新研发的物理、生物防虫器具。她的父母和妹妹也参与进来了,并与当地农民有了更好更深的沟通。村民也主动来了,大家知道,这两年邱桂敏姐妹俩贴钱种田,都感激地说:有你们的坚持,南湾才看得到希望。

  稻子丰收了,虽然仅是微利,但不至于贴钱了。稻田唤起了邱桂敏的艺术灵感,一座村庄山中藏,风吹稻花香南湾。她从“田”做起,去打造一个田园综合体,自费发起田园音乐节,举办南湾村农耕文化节,引得一拨拨游客前来观赏“陂田数亩伴新朝,浅润平畴翠色娇”的景色,并在稻田体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人生经历。而摸田螺、抓泥鳅的乐趣,更是让大小朋友童心大开。她还请人拍摄了纪录片《在田间》,记录下一个新农人的乡村经历……邱桂敏挑起并带动的“稻田文创”,和秧苗一起在南湾生根发芽抽穗成熟,撂荒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沉寂的小山村又充满了烟火气。

  当我们走进南湾村,金色的梯田就像明艳的油画,不仅有很多村民回乡务农,而且还有陆续到来的“新村民”入住南湾,开民宿、书屋、画室等。“我在屏南有亩田”渐为人知。而邱桂敏则通过“农户+合作社+互联网+文创品牌”的模式,重组农产品供应链,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打造“我在屏南有亩田——白晓洋”优质生态大米品牌,带动当地农民依靠科技勤劳致富。

  南湾的蝶变,得到老百姓和当地政府的赞许。邱桂敏深有感触地说,乡村实践的关键词是创业,她在南湾这片土地上创造、创业,在改变乡村的同时也改变自己。心里有泥,脚下有土,这个乡村梦就踏踏实实了。

  在南与湾之间,邱桂敏加了一个既显精彩又见精神的“泥”字。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4/fayuanwenyi_1107/496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综合执法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