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综合执法调查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民监督 > 北京医疗队零感染背后的秘密

北京医疗队零感染背后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0-03-03 18:26:24作者:来源:

  截至2月25日9时,北京医疗队目前在院患者136例,其中确诊病例110例,疑似病例26例,重症病例112例,危重病例19例。驰援武汉一个月的时间,北京医疗队已累计收治患者257例,多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保证自身零感染的同时,帮助43名患者康复出院。

  一边是疫区高危的工作环境,一边是巨大的治疗压力,精细的院感防控以及逐渐完善的诊疗流程,帮助北京医疗队在保证安全的同时,高效地完成着援助任务。

  谨慎自处

  不让任何一位队员感染

  在抵达武汉初期,北京医疗队院感组就是最先投入工作的部门之一。通过与协和西院的沟通合作,进一步完善了对隔离病房的院感改造。

  院感组成员谢忠尧介绍,对传染病病房布局,历来有三区两通道的要求,三区包括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的设置,两通道则是指进出隔离病房要从两个单独的通道经过,不能走回头路。

  在正式进入一线后,谢忠尧所在的医疗队要求所有人把同伴都当作潜在的疑似病例。

  隔离病房内,潜在的风险不止来自于病房的布局。所有操作方式都是天翻地覆的,从病人交流时的方向角度,到输液操作时的姿势,都需要重新培训。谢忠尧和其他院感组成员每天还要检测所有队员的体温,分早中晚三次前往病区,监督所有人的操作流程。

  收治中期,北京医疗队面临压缩清洁区、增加床位的挑战,院感组在这其中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多种改造方案中,谢忠尧提出的一托三、三个病区共有一个清洁区的方案最终获得了专家的认可。

  谢忠尧表示,身处疫区,院感组的压力一直很大,不让任何一位队员感染,平安回去,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核心制度

  有了规矩就顺畅了很多

  在医疗队负责医务协调工作的刘壮,将2月6日看做一个关键的节点。在那之后,随着医疗队核心制度的逐渐完善,累计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

  刘壮所提到的这套核心制度,包含医疗队交接班、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有了规矩,也就顺畅了很多,刘壮以交接班制度举例,随着制度的完善,规定了交接班时的地点、内容,特别是危重病人的情况,包括入院时间、抢救措施和用药情况,这些都能看到。同时,医疗队采取了三级查房制度,保证每周有两到三次主任级别查房。

  北京医疗队在医疗范畴的专业,也得到了武汉协和西院同行的认可。协和西院肝胆外科医生张勇特别提到,与他一起值班的北京医疗队成员,很多人都有过非典一线的经历,这为治疗提供了很大帮助。在对病房升级、开始插管使用有创呼吸机后,刘壮等医生迅速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了插管作业的顺利完成。

  同时,一起搭班的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生张黎明也给张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去为出院患者高兴,张黎明也总会关注病危患者的比例,他早前就曾跟张勇提出,看能否帮助病人转入ICU病房或是补充医疗设备等办法,他总是跟我沟通,看能否多想想办法,提高治疗上的效率。

  相关新闻

  专家组对疑难病例进行5G会诊

  2月25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任执行院长董家鸿携专家组来到武汉协和西院区,通过5G技术对疑难病例进行了会诊,并慰问了一线医务人员。

  此次病例讨论围绕着北京医疗队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团队正在诊治的一名危重症确诊患者展开,这名52岁的患者目前已经采取插管治疗手段。通过5G远程视频,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远程会议室同时连接到上海瑞金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多地专家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了建议。

  在会诊结束之后,董家鸿院士表示,很多医务人员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冒着巨大的风险,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他对此表示由衷的敬意。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董家鸿院士介绍,清华大学为此次疫情研发了一系列智能化支持系统,希望能够降低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减少感染几率,帮助疫情防控实现网络化管控,对疫情防控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本组文/特派武汉记者 刘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综合执法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