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综合执法调查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法文化 > 时代犒赏终身成长的人

时代犒赏终身成长的人

发布时间:2024-05-25 09:05:07作者:佚名来源:福建长安网

  时代犒赏终身成长的人

  ——读陈有芳《人生旅途》

  □欣桐

  认识陈有芳先生,缘于他给平潭时报“海坛风”副刊投稿,几年来刊发了不少有芳先生的散文随笔。后来,得知他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内心顿时充满了崇敬与佩服。当下不要说写文章,就是我们精心编辑的报纸都少有人看了,更别说约到能写一手好文章的原创作者。而陈有芳就是平潭当地为数不多的优质作者,这对于编辑文学副刊的我来说,犹如瀚海淘珠之喜。

  《人在旅途》是陈有芳先生的第4本个人文集,这是继他出版散文集《心潮逐浪》(上下册)、论文集《发展与稳定》、《国家课题:中国沿海沿边经济开发区新的社会问题——福建沿海经济开发区新的社会问题》等专著后,又一新的成果。

  都说五十知天命,而今年已78岁高龄有芳先生,有着军人的体魄,笔耕不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早年毕业于平潭一中,1961年年仅17岁的海岛娃走入军营,成为一名海岛边防战士,因为热爱文学,入伍后成为“内勤”兵,与文字打交道,慢慢开启了写新闻报道的工作。1979年,他调入福建省武警莆田边防支队,陆续在《福建公安》《福建日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陈有芳坦言,一个人爱好写作肯定是受一个人或是一本书的启蒙,他爱上文学是在中学时受语文老师林诚梁的影响。“我的小学和中学语文都是诚梁老师教的,她总是喜欢给我们讲中国百年的历史,讲弱国无外交,讲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会幸福。她还教导我,长大后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尽自己所能为国增光……”说到林诚梁老师的教导,陈有芳说,诚梁老师和先生为平潭一中教育可谓呕心沥血,先生为原平潭一中校长李登熙。

  从爱好文学到书写,直至成为省作协会员,陈有芳说,任何一件事情坚持最重要,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累积大批资料,购置了许多书籍;他认为写作也是多写,认定一个方向,只要有时间,他就坐在小灯下,书桌前埋头写作。

  我特别喜欢有芳先生的散文,他笔下故乡龙山村的逸趣逸事栩栩如生。龙山地处平潭黄金海岸龙王头沙滩边上,推开门就能见到无垠的大海,大海之于海岛少年,就如草原之于牧羊人,广袤无垠的大海,成为乡村少年的乐园。夏天常到海里游泳,沙滩上挖青蛤,掏,木麻黄林里耙草,种种乐事趣事,伴着海岛娃的成长印记。

  “昼夜之间,有不同的赶海方式。赤嘴等小杂鱼,喜欢夜晚聚集礁石边;就利用其习性,用小渔网捕捞。少年时,我经常参与这种活动。大人手携网具,淌水至齐胸处,悄悄放网,上岸后,两边对拉;只要两三个人即可操作,一夜连拉几网,有时可得几十斤鱼获。沙滩上有腿细跑得快的沙蚂,善挖洞藏匿,太阳一晒,会结集成群。在大白天,人们就以小渔网来围捕沙蚂。用3个竹签将小渔网固定在滩沙上,网口立一支柱,几个人来回跑动,驱赶沙蚂入网,接连下网,一次可捕沙蚂一两百斤,是上好农家肥。

  他笔下的龙王头拉网、掏甚是生动有趣。退休后,有芳先生一定要回到故乡,他心心念念的平潭岛,是游子归来的最好理由。都说一个人童年的美好记忆最深刻,也最珍贵。因此,他的笔下总是离不开故乡的主题——《醉鱼》《捉记》《猪母礁》《刺鲼》《拾鲎》《看小海燕打鱼》《油螺吸蚌》《海泳浴身心》《海蚀地貌说平潭》《别样美景说廊道》《高铁大桥架海峡》……他更是龙王头的游泳健将,一入水犹如“浪里白条”驰骋大海。

  从小处着笔,写大文章;翻看《人在旅途》的样书时,不时这样感慨。作为一名军人,陈有芳有着长达50年警营工作的履历,他的所闻所见即关乎个人命运,更关心国家发展。1987年,他从福建省武警总队转业省公安厅,专职从事公安调研工作。历任文书、秘书、副主编、公安情报信息研究员等职务。在这期间发表了大量的专业论文,其中有3篇论文先后获全国公安系统“金盾文化工程赛”一等奖。

  天道酬勤,陈有芳至今发表各类体载文稿千余篇。人称他是“获奖大户”。在他的70多张奖状中,有散文奖20多份、论文奖40多份、书画篆奖10多份。他常以字画篆刻来调节脑筋的疲乏,而继续写作。这种生活方式,长期伴随着他。

  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陈有芳的写作不同于普通的老人写小情趣,他总是于亮处着墨,落笔之处总是伴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开放及全球化浪潮化的思考。

  他在《人在旅途》的自序中如是写道“‘风声,雨声,家事,国事’,人活世上,谁能回避,数十年间,匆匆而过;旅途见闻,感悟在心,灯下漫笔,信手拈来,舒怀胸臆,以警醒自己,保持晚节,或裨益年青,有益于世。”

  好一个“裨益年青”,原来陈有芳先生年轻态的缘故,是孜孜不倦的学习,“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才有了百余万字的专著成就。

  “千年一遇海坛春”,当下的平潭犹如唐代诗人李贺笔下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从一个偏隅海上的孤岛,到全国对台的综合实验区、国际旅游岛,平潭的发展,与每一代海坛儿女的付出分不开,可能一己之力很微弱,但千万个小浪花也能汇聚成江河湖海。就像陈有芳17岁走入军营,在耄耋之年仍然为故乡书写,仍然为国家发展思考发声,“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一名作家应有侠义担当。行笔至此,不由感慨:诗书藏于心,时代犒赏终身成长的人——而陈有芳先生正是那个被时代犒赏终身成长平凡亦不平凡的人。

  (作者系平潭时报副刊部主任)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4/fayuanwenyi_0523/431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完美

下一篇:帮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综合执法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